2023年科技人物事迹素材3篇(2023年)

来源:旷琼范文网 时间:2023-08-09 01:00:01

内容摘要:科技人物事迹素材人物介绍王xx,xx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荣获2021年xx市“最美科技追梦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防疫形势异常严峻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人物介绍王xx,xx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荣获2021年xx市“最美科技追梦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防疫形势异常严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人物事迹素材3篇,供大家参考。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3篇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篇1

人物介绍

王xx,xx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荣获2021年xx市“最美科技追梦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防疫形势异常严峻。在防疫工作中,“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人工消毒效率较低,作业人员存在感染风险,“机器换人”也许是最好的解法。

关键时刻,xx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xx决定,率领团队自主肩负起社会职责,放弃春节休假,专门组成研发团队,紧急启动智能防疫消毒机器人研发专项。

“研发初期正值春节,许多企业处在停工状态,机器人产品落地需要采购、加工各种零部件,然而供应链不完善成为当时的难题。”王xx回想起当时焦灼的心情,感叹道:“后来通过商会、朋友等多渠道寻求帮助,终于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问题。”

凭借多年机器人研制积累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储备,王xx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加速研制出基于5G技术的智能防疫消毒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由履带底盘、药箱、弥雾机构成,采用最新的5G控制技术和高精度激光导航,配以高清晰度摄像头和红外避障传感器,体积小,移动速度快,爬坡越障能力强,每小时可以喷洒雾化的消毒液20000平方米。可以广泛用于医院、车站、广场、超市商场、大专院校、社区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代替人工进行防疫消毒工作,让病毒无机可乘、无处可逃。

产品研制成功后,王xx团队便第一时间将其投入到防疫战场,积极应对疫情、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防疫消毒机器人的消毒效率达到人工的10倍以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产业转型升级结出累累硕果。

用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助力抗击疫情,守护人民健康,这是王xx作为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更值得褒奖的是,他还将防疫消毒机器人捐赠给余姚技师学院、余姚中学、余姚实验学校等学校,助力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复学复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此,王xx简单回答:“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国外很多地区仍处在疫情笼罩中。2020年开始,这款机器人出口到了国外,为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发挥巨大价值。

防疫消毒机器人从研发到面世仅仅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这背后源于王xx在开发消防灭火机器人时的技术积累。“消防灭火机器人和防疫消毒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相似,而前者技术开发得相当成熟,并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因此防疫消毒机器人的研发也进展得比较顺利。”王xx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王xx专注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他率领团队开发的消防灭火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防疫消毒机器人、人工智能设计机器人等产品均已成熟,开始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超过500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xx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看到每年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他希望通过技术的力量,把火灾“扼杀”在萌芽阶段,尽最大努力实现“天下无灾”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直以来不断改造、升级消防灭火机器人。针对目前消防工作存在的痛点,他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机器人,包括消防灭火、排烟机器人等,它们能够替代人工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的环境,应用场景包括消防队、油库油田、大型仓库等。现在,消防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自动巡逻、自主识别火焰、主动灭火等功能,在国内已经大范围使用。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日前,王xx潜心攻克新一代消防灭火机器人技术——在大场景下第一时间识别微小火焰并扑灭。与目前市场上被动型机器人不同,这种技术采用主动模式,自主采集气体,能及时发现火情并将其消灭,将风险控制在最小。

“机器人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交叉了多学科知识,xx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在这里各学科专家团队能够互相交流融合,研发工作也多了些思路。”王xx说。

去年5月,王xx荣获2021年xx市“最美科技追梦人”。对于“追梦”,他这样理解:“‘追’意味着行动,通过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最终收获科研硕果;‘梦’是‘机器人余姚造’的产业之梦,代表着宏大目标。”王xx说,“希望机器人技术、产品能够在余姚大地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产业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用高科技服务于人民的健康,服务于人民的安全,服务于人民的幸福生活。”谈到未来,王xx表示将带领团队攻关更多的核心技术,开发更多的智能产品,让科技之花在xx大地开得更加艳丽。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篇2

人物介绍

张xx,xx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试验技术中心主任,曾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台州市‘青年先锋’称号”“台州市首批优秀青年人才”“xx省‘钱江人才计划’”等荣誉称号。

日前,xx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里,张xx博士陷入沉思,摆在他眼前的,是一张复杂的机器狗动力传动系统设计图。这是前不久,他与团队成员一起设计的,即将投入样机试制。

2021年是张xx进入双环传动的第七年,在此期间,他在产品研发、团队建设,及科研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他先后荣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台州市‘青年先锋’称号”“台州市首批优秀青年人才”“xx省‘钱江人才计划’”等荣誉称号,其团队也先后被评为“xx省重点技术创新团队”“台州市重点技术创新团队”等。

潜心研发

勇攀技术高峰

张xx是江苏响水人。2013年,他从韩国留学归来后,放弃高校任职机会,作为台州市“500精英计划”紧缺人才被引入玉环。次年进入xx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这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齿轮散件专业制造企业之一。此后,张xx一心扎根玉环海岛基层,深入实践,潜心打磨技术。

2018年3月,他负责研发的一批齿轮样件在交付后,收到客户反馈,称装机效果不佳,变速器振动噪声异常明显。而此时,距离其产品上市的时间不到2个月。张xx第一时间带队从玉环赶赴广西柳州,实地勘察研究,重新分析所有变速器的相关资料。

“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泡在实验室,不断地试验、修正仿真模型,几天几夜没睡过整觉,困了就在实验室眯会儿,硬抗过去的。”回忆当时的情况,张xx记忆犹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一周后,张xx等人就拿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后经客户整车试验验证,变速器整体噪声大幅减小,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至此,张xx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凭着一股不放弃的韧劲,七年来,张xx攻克了齿轮传动减振降噪、高强度低噪声齿轮材料开发、高精密行星齿轮传动等技术难题。

工作之余,张xx喜欢看书学习,但他看书的方式却异于常人。他将最近要看的书单列出,整理成电子表格,根据作者、内容简介等信息进行排序,选出最需要看的书。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高效地吸收知识,有效率地做事。我在某本书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尽快在下一本书里找到答案。”他说。

精益求精

打造优秀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去年年初,张xx接受公司任命,负责组织成立研发团队。一支15人的团队很快被组建起来,作为队长的张xx对大家严格要求,毫不含糊。“严格到一份报告里,一个标点都不能出错。”他说。

“有一次,为了解决一款变速箱的高噪声问题,我们三个月内做了100多组实验,反复对比验证。大家都觉得没问题了,但张xx老师说不行。正因为他精益求精的严格要求,让我们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程经验和试验数据。”团队成员吕建华告诉记者。

最终,变速器成品在原始噪音指标上降低了5-8分贝。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却是该款产品在专业领域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每周六下午,张xx还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雷打不动地带领大家开学习研讨会,分享机械传动专业相关的前沿技术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截至目前,团队已完成差速器小总成设计开发、各款汽车用变速器减振降噪研究、发动机用消隙齿轮设计开发等多个项目开发,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谈起未来,张xx满怀憧憬。“接下来,团队将努力把高精密减速器相关研究推向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并把研究院建设成国家技术中心和世界级分总成研究院。科研没有终点,我们愿成为那个永远在路上的‘追梦匠人’。”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篇3

人物介绍

杨xx,中钢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高级工程师,曾获xx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入选xx省“万人计划”候选人、南太湖特支计划、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培养人选。现任中国核学会核石墨及碳材料测试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会员,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会员。

杨xx,一名85后的小伙,生活中的他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工作中的他一丝不苟、沉着专注,身边的人常用“年轻有为、谦逊有礼”来形容他。就是这位彬彬有礼的85后小伙,曾荣获xx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州市闪光言行之星、湖州市工人先锋号、长兴县十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入选xx省“万人计划”候选人、南太湖特支计划、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培养人选。现任中国核学会核石墨及碳材料测试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素材料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无机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造石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会员、中国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会员、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会员、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

2010年从xx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的他,进入中钢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干就是10多个年头。

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杨xx深知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它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国民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在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实践锻炼中练就过硬的真本领。

大学刚毕业的他在中钢担任技术员一职,在板房搭建的实验室一干就是十年,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克服夏天酷暑、漏雨,冬天寒冷、干燥等不利实验条件,在企业经营困难停产、限产期间,更是无私奉献,坚守一线岗位,保障核石墨等有关研发工作得以持续。

十年间,他发表期刊/会议论文18篇,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国家/行业标准项目15项、国内外横向合作项目7项,参与开发的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勇担时代使命,凝聚报国力量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对于杨xx而言,这份精神就是科学家精神。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杨xx始终秉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积极投身核石墨及半导体用超高纯石墨国产化开发工作。

他牵头建立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石墨及先进碳材料检测实验室,配备进口精密仪器80余台套。基于该平台的建立,中钢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企业代表受邀加入美国材料测试与试验协会(ASTM)组织成员单位,并挂靠设立了中国核学会核石墨测试与应用分会(国家二级学会)。作为平台负责人,他先后主持建设了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工作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是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载体,是开展基础应用研究的必备条件,将为企业、地方乃至行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作出贡献。

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

杨xx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解决国家核石墨及半导体用超高纯石墨“卡脖子”关键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可控。在核石墨国产化工作中,他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核电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堆内构件用核级石墨国产化辐照筛选”课题,成果先后通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鉴定、中核能源与清华大学核研院联合评审以及国家能源局的验收,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辐照测试方案为国际领先水平。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承担xx省重点研发计划择优委托项目“高温气冷堆用核石墨国产化辐照蠕变技术研究”。根据国家核电有关政策规划,近期市场规模达数十亿元。

杨xx带领团队,积极投身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单晶合成原料用超高纯石墨开发。开发出的产品经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检测,技术指标水平及质量稳定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已批量应用于该行业国内头部企业

正是他这种十年磨一剑的付出与坚守,才取得了核石墨国产化的丰硕成果,有效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解决了核石墨及半导体用超高纯石墨“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国产化替代,保障了产业链安全、可控。

推荐访问:事迹 素材 人物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简短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100字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人民日报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时间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400字左右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400字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200字左右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摘抄 中国科技人物事迹素材 科技人物事迹素材图片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