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长征七律教学设计热门10篇

来源:旷琼范文网 时间:2023-07-23 23:15:01

内容摘要:长征七律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征七律教学设计热门10篇,供大家参考。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热门10篇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1篇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

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

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2、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

①选取哪些山?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

②选取哪些水?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

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

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

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

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

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

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如何学会排除万难?

【设计意图】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迈向生活,教材只是个例子,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情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用具】

长征专题学习网站。

【课前准备】

利用电子阅览室上网浏览“长征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

(板书课题)同学们,初见“长征”这个词,是不是感觉很陌生?因为这是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事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因为有人说: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毛泽东,感受他那博大豪迈的胸襟,走近长征,感受那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交流查阅关于红军长征和诗人毛泽东的有关资料:

1、通过课前预习,你搜集了哪些关于长征的资料?利用课件(地图)结合学生汇报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解诗题。

2、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次伟大的征程中,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

过渡:

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带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我们开创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主席泼墨挥毫,用精炼的语言以诗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诗,呈现了长征这段惊天动地的壮举,

二、读诗文,解“七律”

1、自由练读诗文。

2、指名学生读诗文,检查字音。

3、再读诗文,解“七律”,体会诗的韵律节奏。

三、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

这首诗文字精炼,内容丰富。想学好这首诗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1、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思考一下,这首诗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⑴、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

⑵、体会这句诗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总起全文。

⑶、指导朗读(有力度、缓)。

2、过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默读下面的诗句,思考诗句中哪些词写红军遇到的困难和艰险?哪些词写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并克服困难?并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⑴、同桌交流。

⑵、全班汇报交流:

抓住关键词,相机出示“长征专题学习网站”有关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朗读。

五、想诗境,悟诗情

1、读完诗文,哪些诗句描绘的情景在你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纵横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学到红军什么精神?

2、过渡:

红军战士怀着对革命事业无限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在腥风血雨中闯出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你听,那嘹亮的歌声催人前进,胜利的旋律使人振奋。播放歌曲《长征》。

3、是呀,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长征,感受长征,再次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长征了吗?课后还可以阅读《同步拓展阅读》,还可以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长征。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3篇

【教材分析】《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学情分析】

由于时间的关系,长征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学生,连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产生了距离感,特别是作为广东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在富足的生活中甚至产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不能试图通过这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到红军长征所表现出来的不朽。教学时应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辅以必要的课外课程资源,与文本相辅相成,从而引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情感的共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次的感悟。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设计理念】

1、为了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首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与文本距离。课前可让学生利用联网对长征资料进行收集。课上可让学生汇报对长征的印象,对诗意的理解,从而确定了教学的走向和纵深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的实效。

2、诗作为浓缩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的内涵往往是要用心去意会的。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言尽的,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意会可以不言传。本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解释。更主要的是紧扣诗眼,咀嚼涵咏,抓住“难”“不怕”“ 寒”“暖”和“喜”等词,紧扣诗歌的特点,凸现出语文味。以领悟情感为主线,当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背后去发现、去体会语言文字之背后作者那大无畏的豪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情引入

1、对长征你有哪些了解?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信息说一说。(师生交流信息)

教师出示:

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甚至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2、长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教师激情引入:同学们,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整体感知,了解诗意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把诗句读一读。

提示:“等闲、逶迤、磅礴、云崖、泥丸、岷山”的写法和读音。

2、五年级了,谁能说说有什么方法理解诗句。(如:问同学,上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看注释,连词成句等等。)

3、学生运用方法自学,了解诗歌大意。

三、咬嚼诗眼,品悟诗蕴

1、读第一句:谁能用一个字说明红军长征是怎样的?(难!)红军面对这些难怕是不怕?(不怕)

板书:难 不怕

2、再往下读:哪些重点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

(1)引导学生装抓住:“逶迤”“ 磅礴”“ 寒” “千里雪”等重点词语理解“难”。

(2)引导学生抓:“细浪”“ 泥丸”“ 喜” “心开颜”等词体会红军的“不怕”

(3)这所有的一切所一句诗来概括是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把自己的理解带进诗句,诵读全诗。

四、引领提升,直入诗魂

1、这些词语是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逶迤”“ 磅礴”“ 寒” “千里雪” ??“细浪”“ 泥丸”“ 喜” “心开颜”

2、体会五岭的“难”

(1)教师当场院板画。问哪一个是五岭,哪一个是乌蒙。

(2)乌蒙磅礴,给磅礴换一个词?你知道乌蒙山有多高吗?4200多米。如果拿我们现在这六屋教学楼来比的话。他相当于800多层。你想要爬上去有多难。你再读。

(3)五岭连绵数千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细浪?乌蒙山高4200多米,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泥丸?你能会到什么?

(4)把这种感情送到诗句中读一读。多么豪迈的一件事,对着大家大声读。

(5)同学们,要是平时,翻过几座大山已属艰难,况且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教师出资料)

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天上不有敌人的飞机。

(6)看完资料,学生谈理解,教师点拨,学生读第二句诗。引导读出自己的感觉:轻松,悲壮,无畏。豪迈。

(7)如果你是红军你如何对敌人读这一句诗。面对这万水千山的困难你如何读。对着自己无畏的红军兄弟你又将如何读。

3、教师小结: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难吗?(难)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面对千回百折的长征,请读出红军做出的坚定的回答。

生读第一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板书:难、平常)(字体比上一次板书大一倍)

4.深入感悟“暖”

(1)读读第3句,你发现了什么?(有一对反义词:云崖暖,铁索寒。)

(2)(师介绍故事。)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云南进发。面对金沙江的悬崖峭壁、滚滚江水,红军战士按照毛主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的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60多人,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呗!”

(3)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又会怎么读? (生读)

(4)请两位学生读资料对话,再谈体会。

出示对话:

“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呗!”

(5)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6)创设不同情境读这一句

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5、深入感悟“寒”

(1)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心头暖洋洋的,我们再来看泸定桥。

(出示泸定桥图片──十三根铁链高悬河面图)

(2)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个词来表达。(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惊心动魄、望而生畏……)

(3)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到诗句中读一读。

(4)影像再现,突破难点。真的是望而生畏,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吧!

(放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

(5)看了这段录相,你想说什么话?用一个词也行。(惊险悲壮、高度概括、心惊肉跳,胜利不属于这支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出示资料,学生深刻领会思想感情。

1934年十月,一支军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闻的长征,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一走,竟然走了13个月零2天,这一走,走了25000 里。最小的战士只有十一、二岁,长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走600里荒芜人烟的茫茫草地,经过11个省份,前进的代价是生命,路上行军一共368天,总长25000里的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其中100多天是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

??《长征记》 红一军团编 1936年8月 预旺堡

(7)再次引领学生感情朗读

面对这寒光闪闪的铁索桥,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面对那些残暴的敌人,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望着铁索上的鲜血,面对牺牲的战友,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8)升华感情: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这个寒仅仅是我们强渡大渡河时,气温那么寒冷吗? 寒,这是因为我们战士在这里洒过鲜血,寒是因为我们的战友在此长眠,但是红军战士没有白白的牺牲,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人民会永远记住的,这些在大渡河上牺牲的这些战士们。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面对千回百折的长征,红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难 不怕(字体更大一些)

6、体会“喜”

(1)“喜”的是什么?喜从何来?(喜的是他们已红走过了岷山和一望无际的草地。因为他们只要走出岷山,就可以胜利地会师了。喜的是他们在一路上夺取了种种关卡,非常开心,战胜了敌人。摆脱敌人之喜。离解放中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2)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呢。把红军所有的喜悦通过你的声音释放出来吧!先练练,你可以站起来读,加上手势读,也可以找你的同伴一起读

(3)全班同学一起来,抒发红军的喜悦之情。

五、即兴练笔,激荡诗情

1、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的远征,它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点击课件视频)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其中有一项奖,他不是颁给了某一个人,而是颁给了一种精神,一个群体。这种精神叫长征,这个群体叫红军。很可惜,这个奖没有颁奖词。

2、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让你来红军战士写颁奖词,你想对自己,或是想对红军的先烈们说些什么呢?

3、学生练笔。

4、学生配乐读自己的颁奖词。

总结:是啊,神仙也难过的雪山拦不住他们,绵延几千里的五岭峰,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拦不住他们,激流峭壁的金沙江,寒气逼人的铁索桥拦不住他们,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不上他们,因为他们的名字叫红军!(配乐齐背全诗,结束。)

六、课后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诗。

2、誊写小练笔到作文本上。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要求:通过书本、网络等资源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的起止时间、路线、经过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主要经历等,搜集有关长征的小故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一周年,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有着讲述不完的故事,让我们走进长征,一起回望那漫漫长征路吧。

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如《飞夺泸淀桥》《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

长征是非常艰苦的……讲解长征的起止时间、路线、行程、主要经历等(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

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
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诗人就是三军的统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教师简要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扫清字词障碍;
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析朗读节奏:①强调律诗联内部、联与联间停顿的区别,②注意韵脚的韵律感,略点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2、再读思考: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感情?该如何读?

讨论本诗的内容、感情(全诗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洋溢着自豪、喜悦的感情),指导学生从重音、语调等方面读出感情。

朗读提示: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播放朗读录音(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

4、学生齐读课文。

三、理清思路,品味画面

(一)、理清思路与结构,思考几个问题:

1、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不怕”——革命英雄主义;
“更喜”——革命乐观主义。)

2、“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究竟“难”在何处?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几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首联与颔联、颈联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联与尾联在结构上又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关系,颔联承“千山”,颈联承“万水” )(总起与总收,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2)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全诗共四联,56个字。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2)通过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3)师小结,看红军走过的路线图。看完路线图,你有什么感受?

2、初读文本

(1)翻开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

(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指读。

3、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4、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

(1)用“只等闲”一词切入诗文。板书“只等闲”,师引:“等闲”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那结合诗句应该选择第几种?

(2)诗中红军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远征难)

(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

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4)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5、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仅仅说是学习七律长征,学习一首诗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

6、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介绍学生阅读《地球的红飘带》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活动: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并与同学分享。

(1)给足时间。

(2)教师帮助学生分类。

(3)组织学生交流,了解长征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2.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3.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

1.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1)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2)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靠着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2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练习朗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还记得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诗。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展示葬身与滚滚的大渡河中。你能结合故事和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两句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播放红军过雪山的电影资料,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练习朗读。

3.再读全诗,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1.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成为描写长征的经典之作。一起在来读一读。

2.播放歌曲《七律·长征》,继续感受,配乐朗诵。

让我们记住这首诗,记住这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壮举——长征,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继续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词语,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被诗中表现出来的乐观的精神所感染,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2.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七律·长征》。

二、学习生字。

1.投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投影口头填空。

要完整的把诗句填好,必须学会这些生字。出示:逶迤 磅礴 铁索 岷山

指名读字音,重点是“逶迤”和“岷山”

2.观察“逶迤”和“磅礴”有什么特点?结合偏旁理解记忆字形。其他生字自由记忆。

3.重点指导书写:“礴”笔画较多,注意写紧凑。

4.练习书写。

5.检查学习效果:

(1)填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寒。

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投影订正。

三、背诵默写。

1.本课还有一项学习任务是默写课文,默写的基础是背诵和学会生字。刚才同学们已经把生字掌握了,现在我们就练习背诵。

2.你有什么好的背诵方法?

3.练习背诵,记住诗句的意思,一边想一边背。

(1)指名背诵。

(2)背诵也要有感情,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继续练习。

(3)通过多种形式巩固背诵。

4.默写课文。出示:
红军( ),万水千山( )。

五岭( ),乌蒙( )。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更喜( ),三军过后( )。

可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帮助默写,也可以独立默写。

同桌互相订正。

5.一边背诵一边记忆写法。

四、小结。

投影几首毛泽东,带领学生读一读。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7篇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长征路线图、歌曲《长征》、有关长征的电影录像剪集、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或故事片,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毛泽东主席:

师:对本诗的作者毛泽东主席,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用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泽东。

指名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说一说。

2、回顾学过的课文: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3、简介本课时代背景:

师:对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结合资料袋提供的信息说一说。

(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

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小结(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

1、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⑴ 学生自由读诗文,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

⑵ 按照学习提示自读自悟,同桌之间合作学习:

师:这首诗描写了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描写的呢?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⑶ 交流自读自悟的成果: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2、精读诗文,领悟意境:

⑴ 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 诗中哪个词表现出红军英勇无畏?

②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③ 品读此句诗。

⑵ 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 这样连绵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像什么?

② 讨论“腾”能否换成“流”?

③ 如此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像什么?

④ 讨论“走”能否换成“跋”?

⑤ 品读此句诗。

⑶ 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 课件出示金沙江的画面,师简单讲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② 体会“暖”字表达的情感。

③ 课件出示飞夺泸定桥的片断,学生默读相关资料。

④ 体会“寒”字表达的情感。

⑤ 品读此句诗。

⑷ 学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 这句诗写出了红军怎样的心情?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

② 学生讨论交流。

③ 品读此句诗。

三、诵诗文,悟诗情,拓展提升

1、齐读诗文,体会全诗表达的情感。

2、播放《长征》歌曲。听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流感受。

4、全体起立齐诵《长征》。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 只等闲

五岭 细浪 英乐

乌蒙 泥丸 雄观

金沙江 暖 气主

大渡河 寒 概义

岷山 开颜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长征路线图;
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一、导入,简介作者,了解七律。

1出示毛泽东图片:他是谁?有关他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七律 长征》。生读课题。

3 知道什么叫“七律”吗?打开书,数一数总共有几行?每行几个字?(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偶句押韵。“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

4 咱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先咱们来读读。(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个别读,齐读。

4、检查个别读诗。

5、七律是一首诗,要想读得更好,咱们得注意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来。(七律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

6、自由读,指名个别读,齐读。

三 交流主要内容。

现在你读懂了诗歌的大概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四 深入探究,感悟体会

(一)体会“长”

1诗歌的大概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同学们再到诗中找找,红军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走过哪些地方?用笔把这些地名划出来。

2 出示“五岭 乌蒙 金沙 大渡 岷山”,有这么多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读读。

(五岭 乌蒙 岷山是山名,金沙 大渡是水名 )

3 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只走过这三座山,两道水吗?你从那句诗看出他们走过许许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诗,生读,板书:千山万水)

4 你们看这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出示线路图。(师述: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出发点、沿途经过的地方、结束时间。)

5 是啊,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走,走过了这么多地方。这里有段文字简要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出示长征简介。学生读。)

6 咱们特别来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

7 这条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如果把它拉直了,那就是跨了半个地球啊。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二)、体会“征”

1 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这条长征路的“漫长”。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长征路的“漫长”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

2 生自由读全诗。读后讨论。(体会到了红军的不怕难)

3 感受红军一路的艰辛。

红军先后遇到了那些困难?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一句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红军翻山越岭的艰辛?他们遇到了怎样的艰辛?(简介五岭、乌蒙)在红军眼里,在诗人眼里,那逶迤640公里的五岭只不过是什么?那气势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眼里不过是什么?你再读读这句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这种精神吗?

个别读,齐读。

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这种大无畏精神的?(夸张)

山再高,路再险也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困难却接踵而至……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红军渡江过河的艰辛?(出示金沙江图)

谁知道红军过金沙江的故事?“暖”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关于大渡河你又知道些什么?(补充图片资料、)

想看看当年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吗?(播放影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辛,红军伤亡惨重。)

你体会到“寒”的意思了吗?

这一寒一暖让我们感受了红军巧度金沙江的大快人心,体会到了飞夺泸定桥的心惊胆寒。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读一读。

3)更喜岷山千里雪,千军过后尽开颜。

“千里雪”让你想到了什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关于雪山你知道些什么?

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茫茫雪山,红军却——,他们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了?

是啊,翻过了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雪山,红军胜利在望,战士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分享这种喜悦,这种胜利吧!生读。

4)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行军路上发生了许多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补充:回想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八万六千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滔滔湘江见证了他们血战湘江的血雨腥风,悠悠赤水演绎了他们四度赤水的壮烈神奇,冷冷铁索感受了他们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皑皑雪山镌刻着他们顽强攀登的斑斑足迹,莽莽草地目睹了他们弹尽粮绝时的艰辛生活……终于,在1935年10月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行军路,胜利到达了目的地——陕北!)

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4、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此刻你读懂了这个“征”字吗?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五、情感朗读,升华感情

如此艰辛的旅途,如此重重的困难,是什么让他们的脚步如此坚定?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的决心?(板书:英勇顽强乐观主义)是啊,就是这种英勇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让战士们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征服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征服了惊心动魄的大渡河,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学生再读全诗。

六 拓展

读者这首诗,咱们从“不怕”体会到了毛泽东豪迈的伟人风度,从“腾细浪”“走泥丸”感受到了他浪漫的诗人气质,从“一暖一寒”领会到了伟人也有喜悦,也有痛心,这就是毛泽东的凡人情怀。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诗人气质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这是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的最后一座山峰时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读。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诗人的风格?

课后大家还可以再去欣赏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2、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2、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3、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⑴ 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⑵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⑶ 记下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

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1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练习朗读。)

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还记得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诗。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展示葬身与滚滚的大渡河中。你能结合故事和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两句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读全诗,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1、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成为描写长征的经典之作。一起再来读一读,让我们记住这首诗,记住这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壮举──长征,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2、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和同学们交流。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谈话导入汇报预习成果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识记“腾、丸、崖、渡”4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重点)

3)、初步理解诗歌大意。(难点)

1、同学汇报有关“长征”的知识

结合课前的预习资料,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选出同学汇报预习成果,点评,班优加分

2、课堂练习,利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检测同学们对长征路线的掌握情况并再次巩固。

(随机抽选一名同学,完成课堂活动)

3、交流了解诗体

(板书:七律?长征毛泽东)

二、扫清字词障碍,正确朗读

1、齐读生字。

2、学习“会写字”,根据白板上的“汉字”工具出示生字笔顺,学生学习并书空。

三、自由朗读、读出节奏韵律

1、自由读。

2、生读。(班优随机选生读――评价)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是什么意思。

2、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并尝试解决。给大家六分钟的时间。开始(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学生汇报,诗歌的大概意思。

五、课堂活动,巩固重点词语的理解

六、有感情的朗读

多种形式朗读

1、齐读。

2、男生读、女生读

七、作业布置:

1、生字读、写各一遍。

(注意笔顺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磅礴气势。)

本节课是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环境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有如下不足:

1、在朗读环节,缺少了“范读”,缺少了学生学习朗读的“范本”,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出彩。

2、在理解诗意的环节,可以结合的相关画面的图片或者视频,会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如果能结合更好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感觉,相信学生在理解诗意上会更透彻,更深刻。

推荐访问:长征 教学设计 热门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热门10篇 长征七律教学设计(热门10篇)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