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五篇)(完整文档)

来源:旷琼范文网 时间:2023-07-13 04:45:01

内容摘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篇一《学生体质健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新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五篇)(完整文档)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篇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树立“健康了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和测试工作。12月29日已将全部项目测试完毕并将测试数据上报。现将我校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测试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从学期初开始,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全校各个班级进行《标准》的测试项目以及锻炼方法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目的。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锻炼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同时成立了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同时拟定了《标准》的测试计划和工作重点,严格按要求进行测试和评价、及时汇总、统计和上报测试结果。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几年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仍然把测试工作列入重点考虑因素,并逐步加大投入。新《标准》的实施,测试工作量大,要求较高,学校在原有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还添置部分专用设备,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积极购置必要的,合格的测试设备、仪器,为新《标准》的实施教学,综合测试创设硬件条件。设备良好,设施合格,为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三、注重效果,将考核测试项目与各项体育活动相结合。

实施《标准》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取决于测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开展活动的过程,若活动开展的好,学生积极参加效果就好,测试成绩就好,否则效果就差,成绩也差。我校把《标准》与体育教学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与运动竞赛等项目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组织测试培训,明确测试标准。

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标准》,就必须首先学习新《标准》以及《标准解读》用书的内容,清楚了解测试范围,测试办法,测试科目,记分方法,上报要求。我校采用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对测试教师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专题培训学习,以达到熟悉《标准》,把握《标准》,学会方法,为新《标准》实施打好了基础。

四、组织测试,保障安全。

在测试前,我们通过班主任对学进行多方面了解,对参加测试的学生进行了身体健康情况的摸底调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测试,并对仪器调试、场地、设施以及环境的布置和安排进行排查,制订详细的测试细则和安全措施,指导受试者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等。加强测试教师、班主任、学生等多方面的组织动员工作,共同完成测试任务。

五、做好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保全。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挡案制度,每位学生都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登记表卡》,对在测试的结果和评分成绩进行登记、整理、分析和保全。

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情况总结反思。

为了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正常开展,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工作,完成了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并按时准确地向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发送数据,完成了数据上报工作。

这次体质健康测试,从分布任务到测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觉得没有全体的力量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对如此多的学生进行测试。同时积极发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是做好这项重要工作的保证。只有各方面积极努力,我们才能够做好体质测试工作。

七、克服不足,再上台阶。

对照《标准》,在测试工作中还存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一些不足,工作量大。今后,学校将以这次测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体育环境和条件,使学校体育工作乃至整体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篇二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一、《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行政部门指导。《标准》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各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集、汇总、上报《标准》的有关数据。

二、本《标准》应在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科)、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校医院(医务室)、学生工作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标准》的测试应与学生健康体检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测试。各测试项目的成绩,由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汇总,并按照《标准》的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在毕业时放入学生档案。

三、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高等学校);
达到优秀成绩者,方可获奖学分(高等学校或实验新高中课程标准的学校)。对《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达到 60 分为及格,准予毕业;
《标准》成绩不及格者,高等学校按肄业处理。

四、奖励与降低分数的办法

(一)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奖励 5 分,不同项可累计加分:、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出勤率达到 98 %以上,并认真锻炼者;
2、获等级运动员称号者;
、参加校运动会及以上体育比赛获名次者;
、学生体育干部在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中,工作认真负责者。

(二)对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无故缺勤,一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 1/10 或因病、事假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 1/3 者,其《标准》成绩应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 59 分。

五、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生证明,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校准后,可以免予执行《标准》,所填表格存入学生档案。

六、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标准》的情况,要认真检查监督,定期抽查,并进行通报,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

七、为使《标准》的实施更加科学、准确、简便易行,各学校选用的测试器材必须是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使用计算机,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八、各级各类学校在试行本《标准》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即不再施行。与此同时,《标准》成绩即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成绩。

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意见。

十、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篇三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计划

为顺利完成本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特制定《标准》达标计划,希各相应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上报、上网工作。

一、主要任务和目标:

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标准》达标能力为主,提高达标合格率和优秀率,完成标龄儿童合格率99%以上,优良率75%以上。

二、参加对象:

1—6年级全体标龄儿童(各班学生数以第一学期上报学生数为准,教导处可查,如有增减请注明),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须出示医学证明和免测申请,经体育组审核后批准免测。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每位学生一张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

三、措施:

1.收到计划后,各相应班级积极开展达标训练,利用晨间活动时间、体育活动课时间进行达标训练,一定要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

2.定十月份为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月,月内体育活动以开展学生达标项目的训练测试为主,全面发动,抓好重点项目、困难项目(如50米、50米×8往返跑)的练习,多练、多测,对一些比较容易的项目如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可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应使学生得高分。

3.各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各测试数据的得分查对、记录、统计工作。需要体育组协助的有关技术上的问题,请多向相应的体育教师询问,注意达标项目的技术质量。

4.体育组要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好《标准》测试工作,提供一学年来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成绩,落实加分政策,同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各体育教师也须协助对任教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并及时将测试结果提供给班主任进行统计。

5.校医室须于10月中旬前统一安排一次学生体质体态状况检查,并负责向各班主任落实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数据。

6.开展《标准》测试优胜班评比活动,经体育组同步测试验收合格率在95%、优良率在75%、优秀率在35%以上,《登记表》、《登记卡》填写清楚、字迹工整,网上成绩输入及时、准确的班级均可被评为优胜班,发给奖状,所有达标成绩将在校园网上公布。

7.体育组应于10月8日前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登记表及测试名单编号(同上一测试登记名单,新转入转出的另行处理)分发给各班,以便各班及时登记测试数据,一式两份,分男女按序填写,一份留底,一份于11月25日教体育组。

2010年3月

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篇四

成村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施 方 案

成村

2012.12

成村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积极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特制定本实施和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整体工作思路为中心,以坚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目标,全面开展学校体卫工作,努力提高全校师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使学校体育工作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为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领导组织:

长:梁宗彪

副组长:覃志强、和晋源、组

员:张峰刚、白

杰、梁宗伟 工作责职:

1、副组长负责全校每次检测分数的统计和公布工作;

2、体育教师分年段负责《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实施的指导、有组织有目的地在体育课上进行训练、督促班主任抓学生训练,专职教师负责年级的检测和统计工作;

3、班主任老师全面负责班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实施的组织工作、利用晨间活动等其它时间训练、布置督促检查在家训练情况、和体育教师一起对本班学生进行检测,做好登记工作。

三、工作任务、目标

1、体育工作的任务及措施

(1)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抓好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努力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协调保证各年级教学计划的连续性,逐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运用,坚持以学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抓常规,抓管理,抓教学,重点抓好大课间活动,抓好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以及做好逐步推广第三套广播体操的准备工作。

(4)大力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每年十月完成七年级建档工作,十一份完成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为上报国家数据库打好基础。

(5)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大力推广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实施《初中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

(6)抓好学校田径队业余训练工作,积极备战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7)组织开展好学校体育竞赛工作,重点组织好春季田径运动会。

(8)在进行教学训练,竞赛时,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制订有效措施,严防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9)以校本教研为指导,抓好大课间体育课题的研讨活动。

(10)加强教研组建议,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深入落实二期课改要求,探索创新发展坦途中学体育特色。

2、体育教学教研工作

体育教师将一如既往,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学习,弘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以课堂教学质量工程为目标,在教学中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锻炼意识和卫生习惯,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

(2)在体育教师之间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本学年,体育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得以升华。

(3)以备课组活动为手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宽松、更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加强体育课教学评价工作,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与教学过程评价相结合,科学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5)一丝不苟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学校体育资料。认真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巧构思、勤笔耕,力争写出质量较

高的学术论文。

3、课外体育文体工作

统筹安排全校“两操”、课外体育活动、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成立各种类型的活动组织,保证人员场地内容时间和制度的落实,为开展大课间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4、体育管理工作

(1)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落实回民中学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使我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制可依,并树立良好的依法执教意识。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期中按计划逐步落实,学期末撰写出工作经验与得失总结

(3)各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订出符合各年级实际的教学进度,上课有教案,课后有小结。

(4)体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切实保证活动有计划,有研讨,有记录,有总结,尤其是大课间活动研讨长期开展并形成特色。

5、学校保证开展体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及时添置器材,确保传校工作顺利进行。

6、抓好学校田径队业余训练工作。

总之,全体体育教师将本着团结奉献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再创学校体育之辉煌。

成村学校

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篇五

“圈羊”、“放羊”与“游牧”式体育课程的比较与思考

马卫平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是当前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主要问题。纵观中国学校体育百余年的历史,(在近代中国,体育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门学科进行设置,是从1904年开始的崔乐泉罗时铭著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从课程中人的地位及其价值取向等维度,我们不难发现,学校体育课程经历了“圈羊”、“放羊”与“游牧”式体育课程的不同形式。深入了解其课程思想变迁的根源、表现形式和特征,对于推动当前正在进行的学校体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圈羊” 式体育课程及其特点

“圈羊”式体育课程,是指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静态驯养的对象,学生被封闭和限制在一个固定的空间,教师扮演饲养员的角色,学生如同被栓入的羊羔,给学生喂什么、喂多少、什么时候喂等问题都是有教师来决定。“圈羊”式体育课程是一种专制主义的师生关系,它建立在赫尔巴特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之上,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以日本为媒介传入中国,“可以说,最早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西方教育理论就是赫尔巴特以及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理论”。教育部人事司编中外教育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7这种体育课程突出的表现出如下特点。

管理的严格性,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则处于客体被改造的地位,学生对教师要绝对地服从,体育老师竭力防止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压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绝对服从教师的权威,以便从小培养一种受秩序的精神。在赫尔巴特看来,儿童生来就没有形成一种能下决断的真正意志,反而具有一种处处驱动使他不驯服的“烈性”,这正是儿童不守秩序的来源。而且,儿童身上存在着盲目冲动的种子,往往会随着向外表现出来,既影响其学业,更有可能在将来发展成一种反社会的倾向。因此,管理就是要克服儿童的“烈性”,抑制他的盲目冲动,从而维持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秩序乃至社会的秩序。赫尔巴特不仅论证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还提出了一套儿童管理的方法。一是对儿童进行严格的约束和压制。具体来说,首先是威胁,即用

强制手段来提高管理的作用,不许儿童随心所欲和乱说乱动。二是惩罚,即当儿童出现恶劣行为时必须按照他们所犯错误的轻重,分别予以站壁角、剥夺自由、禁止用膳乃至体罚等惩罚;
第三是监督;
第四是命令,要求学生像士兵绝对服从长官一样服从教师的安排。受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和日本军国民体育思想得影响,在我国学校设置体育课程的初期,我们全盘吸收了国外体育课程的思想,“兵操”由此进入学校。《奏定学堂章程》指出:“在中学堂,宜以兵士体操为主,凡教体操者,务使规律肃静、体势整齐、意气充实、运动灵活。”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06这种兵士体操虽具有强身健体、尚武和集体纪律教育等积极因素,但其重视的是整齐、严肃的机械式锻炼、压抑个性、提倡服从,并贯穿着专制、盲从的思想,导致体育课机械、生硬和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把体育课当成了训练学生遵守纪律的手段。

过程的确定性,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把要上课的内容预设在在自己的教案里,教学的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就是按部就班,强调教学过程的公式化组织教学。其理论来源于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明确地划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即:第一段,明了,即教师用叙述的方式(讲解和演示),向学生明白地讲授新教材,使学生清楚地明了新观念;第二段,联想(联合),即教师分析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将自己已有的观念与新的观念联系起来;第三段,系统,即教师综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归类、概括,以便得出新知识的规则和原理;第四段,方法(应用),即教师给学生布置练习和独立作业,并及时纠正他们在练习中所犯的错误,使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变得更加牢固。

发展的片面性,其主要表现在于,对学校体育本质的狭隘理解教师在片面理解传授“三基”的同时,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否完成,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往往被忽视或弱化。在片面理解增强学生体质时,忽略了通过体育学习培养起了健全人格,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根本问题。片面发展把掌握“三基”“达标”“名次”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把人降居为实现这些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而忽视了体育的人文内涵,空化了人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技术教学观念、竞技运动教学观

念、增强体质教学观念等异化现象的出现。造成人的畸形的片面的发展,扼杀了人的个性方面素质。

应该指出,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曾对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由于它在教学实践中强调以“知”为主,人为一切心理现象、包括情感或意志等都是建立在“知”的基础之上,偏重于系统传授书本知识,所采用的道德教育和儿童管理的方法,基本上保留了中世纪教育的特点。不根据具体对象、环境和教学内容一律加以应用,“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形式主义的弊病,而被称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教育部人事司编中外教育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5使得体育教学变得呆板、压抑。

二、“放羊式”式体育课程及其特点

“五四” 运动以后,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受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体系影响的教学体系成为主流,持自然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哲学态度的教育家们意识到:课程仅仅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需要并为其做准备是远远不够的,课程本身应沿着向人回归的道路上展开,学生应从“养圈”里走出来,走向大自然,在学校体育中由此挟带而来的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可以说,杜威教育思想在20-40年代我国学校体育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当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已成为时髦用语。但是,自然体育思想也带来消极后果,如单纯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降低了教师的作用。从而导致当时和以后“放羊式”教学的出现等。所谓“放羊”就是羊群在一定时空内进行觅食、嬉戏,使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内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使它们快速成长任其自流。“放羊式”式体育课程,是一种在体育课中,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重视学的活动。由于对学生地位和作用的过多关注,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出现极端发展学生主体作用的趋势,这种教学方法相对“圈羊式”教学形式而言具有自然性、随意性和愉悦性等特征。

自然性,是指体育课程顺应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自由,以学生的内在自然属性为核心来组织教学,以展现他们的天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成为这种课程观的直接思想来源。他认为: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才能获得成功,教育孩子“要顺从自然——要让孩子想跑时就跑,想坐时就坐。孩子的活动出自本能,阻扰天性将导致变幻莫测的欲望”。萨利·肖尔茨 卢梭「m].北京:中华书局,2002.44,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思想和学校

体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一些教育家(如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陪尔)教育思想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卢梭思想的影子。

随意性,是指教师和学生完全随着自己的意愿进行体育学习。在体育教学中,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随意性。即教学无预期、无目的、无原则、无安排,遇到什么抓什么。二是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即什么“赶时髦”就教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就练什么。三是教学方法的随意性,它更多的表现在经验主义,即教学中完全按照 “老套路”,不管教学对象是否相同,时间地点有无变化,一切按老框框套。

愉悦性,即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单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就无需要求学生非得掌握什么运动技能,只要学生玩得痛决,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就可以了”,毛振明赖天德 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 中国学校体育2005 1 55 因而在体育课中,教学内容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有些甚至是一堂课先集中,然后是教师讲话.剩下的就是解散自由活动。“放羊式”教学模式是在批判了以往以教师为绝对权威的被动式教学后,提出尊重学生的自发自主学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教学形式曾在我国风行一时,并对当今学校体育产生一定影响和积极与消极的作用。如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个体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运动,真正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等等。同时“放羊式”教学也带来消极后果,如单纯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

三、“游牧”式体育课程及其特点

长期以来,“圈羊”式教学与“放羊”式教学一直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主流形式。这两种教学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圈羊”式教学强调严密的课堂组织,“放羊”式教学则倡导松散的活动。前者是实现“书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形式,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授受的对象和驯化的对象;
后者是“直接经验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形式,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教师应该把学生从班级和学校这

种类似“养羊”的地方释放出来,让他们自己去大自然、大社会觅食。在“圈羊”式课程与“放羊”式课程的交锋与变革中,我们可以察觉到学校体育教学中逐步突显了人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作为面向21世纪创新性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正在成为指导当前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提出“学习就是知识建构”,教学是一种对话、引导和协商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圈羊”式课程,也不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放任自流的“放羊”式课程,而是在教师引导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游牧”式课程。

“游牧”式课程,把课程中的教师看作是放牧人,是站在学生后面指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前行,教师的“教”都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相对教师成为看羊人,课堂变成了“羊圈”而言,“游牧”式课程强调人的自然生长,把课程视野中人的生活看成是自我建构人生意义的过程,是一种人生体验的过程,具有过程性、体验性、引导性的特点

过程性,即学校体育作为促进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它的目的、功能和价值均实现于体育过程中。体育的本质特征和学校体育的特点、目标决定了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是它的过程性。它表现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这种参与和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参与也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就性质而言,体育教育中学生的参与主要是一种互动的、创造性的参与,学生是体育活动中的主角;
其次,就方式而言,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是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它包括动觉、听觉、感觉、视觉、直觉等各个方面的参与;
再次,就结果而言,体育教育中学生的参与本身就能使学生获得健康、愉悦的体验,因而可以说,参与本身就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通过体育参与引导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使其超越自身和世界,体验健康愉悦的乐趣,实现个人真正的精神成长。著名教学论专家王策三先生认为,“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地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至于每周几节有限的课时内对学生身体运动和体质发展所发生的影响,那还是第二位的事情。这种指导将影响着学生一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8作为教育者在学校体育中应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引导他们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体验性:即把学校体育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体验过程,“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又有价值论的意义,更有本体论的意义,是人在体育中追求生命的方式。”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博士论文,2004:11体育活动既关注学生的身体体验,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种体验关系中,主体和客体达到统一的境界,认识者把认识的对象赋予了生命的内涵从而使体验关系成为生活关系。体验是参与的必然结果,主动参与是体育体验的前提。“教学是学生身心的投入,这就是体验过程。”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1体验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特殊重视。1908年顾拜旦在一次讲话中引用宾西法尼亚主教的话:“对奥林匹克运动会来讲,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并指出:“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这是我们国际奥委会的指导思想。”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m].詹汝琮等,译.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9:24“参与”和“参加”是不同的,参与是主体性的活动,是主体以整个身心融入活动中,而“参加”只表示人的身体的出现,并不一定是整体生命的活动。德国生命哲学的创始人狄尔康花费了毕生的精力提出了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人文科学(精神科学)的标准,这就是体验、表达和理解。他说:“只有当体验、表达和理解的网络随处成为一种特有的方法时,我们面前的‘人’才成为精神科学的对象。”邹进著.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28 生命在“体验、表达和理解”中存在着,因此,只有精神科学才是对生命的解释。当前学校体育中对体育的看法还是聚焦在身体的物理体验方面,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对体育的定义为“发展体力、增强体力为主要运动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一种功利主义思想,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一切体育活动都离不开身体,都是身体的表现。基础教育的体育实践类学科的重要特征是“身体练习”,无论身体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要求在运动中、在提高身体适应性的同时、在身体活动的前提下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情境交融。并且通过体育活动以启觅去拥护体育的精神。这样一种身体认知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实践证明,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体育锻炼习惯、能力,满足学生参与运动的需求,感受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如果说,离开了上述前提来强调体育课程功能,就容易发生在教学中单纯强调心理发展的认识过程——知识的掌握;
或单纯强调心理发展的情感过程——快乐的体验,最终忽视了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身体练习和体力发展,也就失去了体育课存在的价值。

引导性:所谓“引导”,主要指教师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是知识渊博的向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而不是训练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监工’”教育的哲学基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48)引导性表明在课堂中,体育教师既不是机械的教书匠、被动的课程执行者,更不是体育课堂的旁观者。对教师的引导而言“一是指教育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必须以关注理想个体生成与发展为主旨;
二指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肩负着指导学生成长的重任;
三指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尊重他的个性是教育的内在规定。”程建平.论德育过程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统一[j].理论界,2004(3)“游牧”式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主动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使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然和具有人情味,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自主性学习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运动体验进行自主性探究。在引导过程中,提倡用宽松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体育教育活动的研究者、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总而言之,教师的职责已由传递者向促进者转化,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化。

纵观学校体育课程从“圈羊”“放羊”到“游牧”’的历史过程,体育课程与人的关系经历了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再到“教师、学生中心”的发展线索。这种思想的变迁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体育课程只有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主体意识,把教师与学生都当作活生生的、整体的、发展中的、生活着的人来看待,才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因此,体育课程应该从单纯的“学生主

体”“教师主体”转变为师生协商主体,“具体来说,教师发挥主体性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搭建平台。”李秀萍.新时期主体教育研究应关注的三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5(4):33.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使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本质力量。

推荐访问:体质 八年级 标准 最新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五篇) 最新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五篇) 八年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