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合集)【完整版】

来源:旷琼范文网 时间:2023-07-11 11:25:02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小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合集)【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合集)【完整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篇一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举措,我在低年级进行了语文读写结合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中年级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还不能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一些有特点的词语进行积累。比如,《小溪》一文中的“滑溜溜”和“亮晶晶”,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积累。老师说:“冬天到了,小溪就变成了溜冰场。这时候你来到山里会干什么?”学生回答:“我会溜冰。”老师说:“是呀,小朋友们可以溜冰啦!多开心啊!来读好这两个词。”

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以积累常用词语为主,但在教学文本中如遇到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书面化的语言也不妨让学生积累一下。如《人间仙境九寨沟》一文中就有许多好词,“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憨态可掬、古木参天、异兽珍禽、诗情画意”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理解性的朗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读、游戏读)帮助学生建立词语的初步概念。然后让学生用其中理解得最清楚的词来说一句话。从朗读到运用,学生的积累可谓扎实到位。《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以随文练笔促语言文字的吸收消化。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且形式多样。但是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怎样选择呢?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

1、模仿性练笔

模仿性练笔是选取课文中典型句段,如总分结构、排比句式、比喻句等,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二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具有特殊结构的典型句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无需了解这些句子间存在的结构特点,但作为老师可以意识地进行渗透。如《黄山奇石》一文,文中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介绍了黄山上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五老奔天都”和“金鸡叫天都”。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读,男女生配合读,让感受到句子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课后再让学生仿照这种写作特点,经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写一写黄山上的其它石头的特点。“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天狗望月”又会是怎样一番生动有趣的景象呢?再如教学《称象》一课,曹冲想出了

“以石代象”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称象呢?于是,学生想出了“以土代象、以人代象、以木代象”等方法,随即让孩子仿照课文称象的过程写一段话,这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因此,仿写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

2、理解性练笔

理解性练笔就是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通过练笔的方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

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因此,我在教学《花木兰》一文时,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抓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英勇善战、巾帼英雄”这几个词,让学生用这几个词语简单地介绍一下“花木兰”这个人物。通过对课文中这些词语的运用,学生对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感受就更深刻了。学生在理清文章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语言,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这种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再如《小冰熊》一课,课后创设情景:“第二天,小熊一家要出去旅游了,小熊当然舍不得把小冰熊一个人留在家里呀,他把小冰熊也带上了。路上,他们会怎样照顾小冰熊呢?”这样的练笔学生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写。课文中小冰熊在家里,妈妈给它盖上了棉被。棉被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小冰熊才不会融化。学生必须理解了这一内容,才能通过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练笔。

3、想象性练笔

学生的想象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想象性练笔就是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培养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教学《迷人的秋色》,抓住“迷人”这个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秋天里还有哪些景物是迷人的?展开想象,画一幅风景画,并用语言描绘一下。如教学《沙滩上的童话》一文,文中的孩子们是用炸城堡的方法救公主,而这种方法可能会使公主受伤。让学生展开想象,想出

更好的办法救公主,把救公主的过程写清楚。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自然就乐写。

想象性练笔还包括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如《神秘的恐龙》一文,文中说科学家们对恐龙的灭绝作了种种推测。课文的第三节结束用了省略号,省去了其它推测,这里便可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写一写还有哪些可信的推测,并写清理由。补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灵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学生的练笔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这就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钻研课文,有效解决了学生作文没有素材的老大难问题,在培养其敏感的作文意识的基础上,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主题的统一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理解运用,读写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三、以化“我”入文促情感的激发。

学生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是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化“我”入文,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今后写作中的情感激发奠定基础。学习文章,既要能出,即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之做理性的分析,更要能入,即以参与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伤,在感情上融入,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譬如,我在教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一文时,就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课文中的莉达,听了奥莉娅的话,你会怎么对她说?然后依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虽然在树林里,没有人会看见,但是扔下的垃圾毕竟把树林给弄脏了呀!”另一位学生写道:“爱护环境,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从孩子写的内容看,学生的确理解了课文中莉达这个人物的内心所想,发自内心的赞同莉达保护环境的这一举动。

再如《带着尺子去钓鱼》一文,课文教学完后,向学生提出:“如果你和爸爸一起去丹麦旅游时,到海边钓鱼,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这时,你和爸爸之间会发生一段怎样的对话呢?”学生与同桌讨论后说:“我如果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会对爸爸说:„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带回家,这条鱼不到22厘米,我们不能把它带回家。‟爸爸说:„就差半厘米,马马虎虎算了。‟我说:„半厘米也不行啊,应该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爸爸听了我说的话点点头,觉得挺有道理,就把鱼放回了大海。”之后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从学生的话语中能体会到,学生已受到了自觉严格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感染。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训练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规定性的训练内容,如各单元的训练点,课文后面的作业题,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另一类是选择性的训练内容。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是一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篇二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

2013年9月27日,在一小的阶梯教室里举行了读写结合的课程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聆听了教研员对如何将读与写结合的更好进行了分析,自己才对读与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次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
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同时,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在阅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理清文章的“头绪”,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步骤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就是在完成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无论是篇还是段的训练,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语言文字训练。因为语言文字才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借助于阅读的积累,平时的观察方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以备不时之需,逐渐发展成能力。

二、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
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读写一体化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化整为零”,阅读教学“化零为整”,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除此外,结合作文,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也是一种以写促读的方法,同样能收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一种能力。读写是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这样能完成小语新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促进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总之,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弄清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出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好局面。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篇三

初探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课题心得体会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习作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习作归习作,“读”与“写”完全脱离。在教学中我发现尽管让学生积累了书中的优美词句,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但学生的习作总是不尽人意。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习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

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

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带写。

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阅读,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素材,并不等于就会写作了。还必须通过改写、扩写、缩写、续写、仿写这些方式反复的模仿,让学生掌握“照葫芦画瓢”的本领,然后发挥创造力,从“形似”到“神似”,便会成功的。

总之,我们要注意引导从阅读教学中、生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通过运用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篇四

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意即“随文练笔”。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思想意蕴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这种练笔属于专题式的单项训练,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又有文本阅读为依凭,因而学生容易上手,练习兴趣浓厚,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读写水平的理想途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学语文,用语文”,学有用的语文。而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通过大量识字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为说话、为作文做好准备。因此低年级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而理解并准确运用所学的词语是写话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点,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发现课文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

如在《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中出现有特点的词:“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宽宽的”。教学中我通过反复朗读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老师说:“你还知道白白的什么?”生回答:“白白的云”“白白的棉花”“白白的花”……同学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又如学习了“三日晶,亮晶晶”后,学生对“亮晶晶”这个词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该词的特点,进而引出许多 abb 式的同类词语,如“红通通”、“绿油油”、“金灿灿”、“水汪汪”等。再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同学们掌握“格外”这个词语的用法,我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理解“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的基础上问:“格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呀?孩子们很快说出了不同的词语:“很”、“十分”、“特别”、“非常”……我趁机点拨:“你们看,我们用换词的方法不仅知道了‘格外’的意思,还知道了与‘格外’意思相近的四个词语。”这样通过换词训练,就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

二、阅读教学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同学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渗透作文指导的目的。1.从造句入手。

低年级的读写结合,“写“在一定程度体现为“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依托教材,寻找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中,还应重视说的方法的指导。鉴于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说话水平,我们在引导学生说话时,要为学生提供说的“脚手架”,如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让学生用句式或仿句式说话,为学生提供一组词语,让学生连词说话等。学生有了说话的“脚手架”,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说,也学会了怎样去说,这样也就可以使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训练中得以提高,也就使学生的说与写有一定的质量。

一年级学生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如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我们应仔细分析、梳理每篇课文,从文本中找寻教材中的优秀例句,让学生进行造句训练。

写好一句话,首先要学习三种基本句式——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在学习这三种句式中,我们应以学习陈述句作为重点。这是因为,陈述句是常用的句式,也是学习、掌握“四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句”的基础。在学习基本句式时,我们应首先从 “两素句”(人物、事件)开始,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一年级着重练好了一句四素完整句,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写连贯的几句话,写好一段话。这样阅读、写作文就很容易上手了。2.模仿型练笔。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我们可利用这个特点,精心选择易于模仿的课文片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如在《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的(),因为有了阳光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又如《菜园里》是一首有特点的儿歌,文章运用拟人的方式介绍各种蔬菜的特点,富有童趣。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仿造其规范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老师说:“黄瓜是绿的,身穿绿衣裳,你还知道哪些蔬菜也是绿色的?”

生:“苦瓜也是绿色的”,“丝瓜也是绿色的”……

师:“蔬菜不仅有绿色的,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出示图片)你能说说他们不同的颜色吗?”

生:“西红柿是红的,南瓜是黄色的……”

师:“你们能够学着‘黄瓜身穿绿衣裳’这句话来说说其他蔬菜的特点吗?” 生:“苦瓜身穿绿衣裳, 西红柿身穿红衣裳,南瓜身穿黄衣裳……”

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形式,去转换、丰富、发展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3.想象型练笔。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为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上,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充满了创造色彩,充满了灵性。我们可精心选择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读写结合,使之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会画些什么,并把它写下来。既补充了课文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这些话题都是从课文中生成的,既学习了课文,又可进行写话训练。

汉语的丰富性决定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多样性。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篇五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总结

华巷小学刘磊

通过本次读写结合专题学习,我受益非浅,深知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我谈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我认为以读写结合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以读写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抓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读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预先从总体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预习也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形成优良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是扫除字词障碍,也就是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工具书,把它的读音,含义弄清楚。再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并做好预习笔记,笔记要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要情况,难字难词的解释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二、边读边思,从读书中学写。

教学每组课文时,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首先提出训练目标,然后在讲读课文中渗透知识要点,写作技能,指导边读边思,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设疑问难。像“我”为什么对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爱戴?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是什么原因?抓住这些问题再指导精读重点词、句、段。学生通过理解、品评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问什么要写的思想感情。在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篇课文通过写(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得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鲁迅)的思想感情。我适时创造机会,以《我敬爱的人—×××》为题让学生随文练笔,这样使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得升华。我除了以读导写外,还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必要地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借鉴课文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段落之间又怎样过渡和衔接的,加强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因为学生初写作文时,不仅开头慢而少光泽,中间搪塞而无妙笔,结尾往往更惨,不是三言两语表个态,就是喊几句口号收笔,味同嚼蜡。事实证明,只有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样勤于借鉴、善于借鉴别人的好写法,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学生在尝到“读书学写”的甜头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在今后的阅读中留意,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推荐访问:读写 合集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合集) 2023年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案(5篇)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