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论持久战》读书笔记(五篇)

来源:旷琼范文网 时间:2023-07-13 13:35:03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论持久战》读书笔记(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论持久战》读书笔记(五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篇一

看完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7月第7版8月第五次印刷,在扉页中前言道:“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七年八月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个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格的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做过讲演。”说来是一个演讲稿,如《论持久战》一样,大量的使用了“我们”和“我们认为”等等词语。据前言记载,这本书在发表出版在《毛泽东选集》时,作者作了部分的补充、删节和修改,所以我现在看的并不是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真实演讲稿,到底有多大的不同,我不知道,只能从其中的阅读是否连贯中得到些须线索。考察文章的修改痕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词句或者段落之间其语气是否连贯自然,有了这个前言我自然要看得仔细一些,到底还是找到了几处修改的痕迹,而且发现了三处莫名其妙的缺字,按说这么严肃的出版社和这么严肃的著作不应该啊,实在不解其义。《矛盾论》是从矛盾说到了辩证法,从矛盾的特殊性提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列宁的话,然后反对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这么个思路,这是粗看,粗看之下好像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因为文章里反复申明的,从这本书的注里可知《实践论》也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不过如果细看,寻找脉络,然后联系毛泽东同志后来的种种政策和作为,你会看到第六章(全文七章,第七章是结论)“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的后半部分才点明了主题,才说他到底要干什么。举例说,如这三句话:“目前我们党内的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没有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如果犯错误的同志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不会发展为对抗性的东西。因此党一方面必须对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方面又必须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过火的斗争,显然是不适当的。但如果犯错误的人坚持错误,并扩大下去,这种矛盾也就存在着发展为对抗性的东西的可能性。”这话说得很保守,但意思很明确了,这样的话在第六章出现了三次,在第四章和第五章里只说到了要形成条件才能有矛盾的统一性,打破了这个条件就是对抗性占主导地位了。我感觉这些话为后来的延安整风运动、党内生活、三反五反和文革等等政治活动都给出了“哲学”上的理论基础。之所以说是哲学上的,是因为这篇文章是在给延安的小朋友们讲哲学课所作的。这是一个思维定式,哲学等于思想等于意识形态等于政治,马哲与政治不分家,而哲学又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只要一提哲学,就又有了立场、态度、观点、主义等等,嗯,这样社会的方方面面就都与政治联系到了一起,写错了一个字就顺理成章的上升为政治问题了,就可能成为“人民的敌人”。我感觉这个结构已经为当时毛泽东思考得很透彻。

我们小组的人认为大家不能说毛泽东同志一点儿也不懂“矛盾论”,虽然文章的前一半部分如同念经,说得不好听点儿像是满嘴嚼蛆,几个概念颠来倒去的绕口令,我看得也快,但还是发现了一些亮点,比如说他大侃《水浒传》《山海经》《淮南子》《西游记》来活跃演讲气氛,也是为了让自己说的这些话让自己让下面的人感到浅显易懂,大多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直到后一半部分才精彩起来了,毛泽东的长处是分析时局,在这里他把当时的中国国情,鸦片战争到抗日前期的中国革命史套用矛盾论的法子串讲了一遍,这些精彩的地方大多也成了后来大中小学政治课本上的语言。前半部分我感觉他说得挺吃力,就那么几个概念要捯明白,理清楚,最重要的是有说服力,这其中他用了一些语言技巧,能够引用列宁斯大林的地方就直接引用,具体论述的时候他多用的是反问和长句。我高中

时候专门和语文老师学过一段时间写作中应用长句的技巧,当时也是因为学习毛泽东的文章,语文老师说毛泽东善于使用长句,这说明他的思路严谨清晰,能够用一句话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不过《矛盾论》是一个演讲稿,如果长句出现在文章里可以通过反复的看得到一个意思,可如果是说出来,就是“主义主义主义”这么一大堆的叠列下来了,听的人很难马上弄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最后只能是留下一个印象——他说的看来有道理。而且在那个时代,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都来到延安干革命,他们接触过马哲的人不会很多,而这又是哲学课,唯物辩证法这是先进思想,毛泽东来演讲自然要掰开了揉碎了反复强调着讲,而且把边边角角的有必要没必要的都要讲到了,同时利用他的权威又时不时提到了马恩列斯这样的秤砣级的人物,这都会使语言冗长,但我感觉还不够细腻,这都会给听众产生振聋发聩豁然开朗的效果。熟悉写作的人都知道,冗长的语言是柔软的,柔软的表达就有了作者发挥的余地,但是也有观点不明的危险,到底要说什么只能是读者自己去寻章摘句的理解,但只要发力专一,读者就不会发生误解,但也仅仅是不会发生误解而已,读者很难从中再有什么发挥了。这与坚硬的表达不一样,坚硬的表达是作者对自己的思考进行了凝练,只要在语气上不过分的带有情绪色彩,就会给读者一个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中国古代“经”之微言大义奥妙之所在。嗯,用了这样的表达,模糊而且柔软的,逐次不分或者颠倒的,比如说把矛盾间的运动当成了特殊性和统一性的重点性质,这些都是很微妙的语言技巧,这为以后的政治生活中对《矛盾论》哲学的进一步或者进好几步的发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说这《矛盾论》绝对不是单纯的哲学演讲稿么。

从《矛盾论》的文本可以想象,当时的演讲是什么感觉,毛泽东在台上给台下的学生们搅浑水,台下的学生们再互相的搅浑水,实在浑得不成了,就只有书本上说得能够统一思想,结果更加的教条主义更加的八股文。而这种演讲的光荣传统一直到现在的大中小学的政治课上仍在继续着,当然可喜的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把着这盆浑水不放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已经习惯了上政治课锻炼记忆力,在行动上独立思考了,即使这种独立思考目前看还很有限还是局部的。我认为思想方面的书还是要看的,有很多高水平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人点播单靠自己去悟也不是不行,但确实是很耗费体力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不是说非要是大师、权威的思想书籍才要削尖的脑袋去研读,不是的,我感觉但凡这本书说得明白,给自己的思考引进了新的活力,指出了新的方向,或者对于解决问题行之有效,对于决策能够提供借鉴,那都可以当作老师来尊重的。杀猪捅猪屁股,各有各的道,不强求统一也不强求不统一,不强求不限制,我理解这才是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髓所在。《矛盾论》太硬太教条,我感觉用“阴阳学”是完全可以更简练易懂的概括的,如此,咱们纵看古今,不懂阴阳学貌似也不耽误吃饭睡觉。

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07计机2班

刘栩生

班号:16

学号:0723110088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篇二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

——软件学院 二班 12330085 付洋

有人说,《论持久战》是当代的《孙子兵法》。也有人说,《论持久战》是中国的《战争论》。,最近,我就读了《论持久战》一文,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毛泽东思想有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历史背景: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毛泽东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观念甚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

主要内容: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有采取此策略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味的信仰不现实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必然到时客观失败。

一、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

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正值组织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

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物力,军力,财力均感缺乏,占真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的人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名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

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

二、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三、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四、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从小标题上讲共分为二十二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讲述一方面内容,极具针对性。通篇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按照毛泽东讲的就是:以上说的,都是说明为什么是持久战和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大体上说的“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以下,将转到研究“怎样做”和“不怎样做”的问题上。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

第一块讲的是问题的提出,即抗日战争打了一年,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这是很多人存在的问题。如此问题就出来了,有些亡国论者跑出来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
有些性急的人也会跑出来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须乎费大力气。毛泽东指出这些观点对不对呢?是不对的。那么是什么呢?是持久战!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文章第二块讲的便是为什么是持久战,即“问题的提出”。毛泽东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了其依据。从日本方面来说,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对日本也不利。从中国方面说,中国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的弱,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第三块是通过具体举例和论证驳斥了“亡国论”的观点。既然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但是还有许多人他们是爱国志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他们有两个问题,一是惧怕对日妥协,再一是怀疑政治不能进步。文章的第四部分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的。第五块

内容明确指出了“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那么什么是对的呢?毛泽东指出了是持久战,文章的第六块就重点解释了什么是持久战,紧接着第七块对持久战作了详细的说明,持久战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时期;
二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时期;
三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时期。文章的第八部分讲的是犬牙交错的战争,分为抗日的内线和外线、有后方和无后方、包围和反包围以及大块和小块四部分。第九部分毛泽东揭示了目前战争的特点是无间断和接近永久和平的性质,同时也把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号召我们为永久和平而战。

接下来的就进入第二大部分主要讲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首先在第十块内容里讲述了战争是有人来打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讲主观能动性见之于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打赢这场战争。紧接着讲述了战争和政治的关系,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因此,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如果没有普遍的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可能胜利的,第十三部分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那么第十四部分就讲述了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人类流血的政治的所谓战争,两军相杀的战争,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第十五部分研究的是抗日战争中具体的战略方针即: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如果实行“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的战略思想那么要研究什么问题呢,还得研究“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的问题,文章的第十六部分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主要探讨。主动性主要思路是变劣势为优势,灵活性表现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计划性则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采取什么战斗的方式呢?第十七部分讲了主要的是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并分别讲述了抗战的不同时期使用的具体主次问题。前头说过,战争的本质及战争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具体作战时的效果因程度不同,会有消耗战和歼灭战之别,第十八部分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自古就没有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自然也有岔子可寻,那么当前敌人可乘之隙在哪里呢?第十九部分指出,一是对中国情势错误的估计;
二是没有主攻方向;
三是

没有战略协同;
四是失去战略时机;
五是包围多歼灭少。同时,也要避免自己的错误发生,尤其是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要采用“坚决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的原则,文章的第二十部分正是论述了这一点。毛泽东曾说:“岂有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而患财穷之理,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得。”因此说,兵民才是胜利之本,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即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文章的第二十一块论述的就是这个问题。在文章的最后,毛泽东作了系统的总结,指出抗日胜利非要三个条件都满足不可,需要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在对持久战的分析中,毛泽东分析的很严密,逻辑条理性,缜密性都十分的出色。在讨论持久战中的战略战术时,毛泽东的分析以及考虑的因素更是面面俱到的。

历史证明了《论持久战》的无比正确性,成为了国内知道抗日战争的军事理论,正确的引导了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

称赞的观点和理由:

原文:“问:假如战争拖得很长,日本没有完全战败,共产党能否同意讲和,并承认日本统治东北?答:不能。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一样,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理由:毛泽东作为中国领导人,坚定不移的领导中国人民解放的战争,不退让,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爱国精神。

原文:“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这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基本条件,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就建立在这个日本国家的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上面。”“日本战争虽是在其强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同时又是在其

先天不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虽强,但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国度比较地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困难问题,但同样,将达到其所期求的反面,这就是说,它为解决这个困难问题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理由:毛泽东作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不仅对目前敌我的优劣势分析的很明确,而且对未来的变化也看的很清楚,对变化中敌我的优劣势的转变认识得很深刻,对我方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以及人民思想意识的转变都能够客观的认识,看到落后中的一面,同时也能看到悄悄的进步的一面,这就是他为什么对中国必胜有着十足把握的原因,这个原因不是纯粹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而是进过理智的思考,深邃的剖析的。

质疑的观点和理由:

原文:“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这就是所谓日本战争的退步性。跟着这个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这一特点,就产生了它的战争的特殊的野蛮性。这样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国内的阶级对立、日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对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立。日本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是日本战争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

理由:我赞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野蛮的,但它绝不是退步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1、最主要原因30年代全球经济萧条,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但是欧美都是大国有雄厚的基础,所以能够挺过来,日本海岛小国,基本没有资源可以挺过危机,所以他就必须侵略掠夺他国资源。

2、开辟新疆土,移民,建立新日本国,让日本突破岛国限制。

3、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其实就是日本为宗

主国,大东亚地区各国为附庸国,附庸国为宗主国服务,保证宗主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来说,客观来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不可谓“退步”。

我的收获与启发:

毛泽东的特色,是以弱胜强。这是军事上最难做到的、又是军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论持久战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两个首次”。一是首次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二十首次提出开辟敌后战场。这是个奇迹,奇迹的创造,得益于信任群众、广泛发动群众,这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今后的我们一定会迈向社会,迈向企业,当我们在管理事物时,从小到大,从亏损到盈利,就是一个“持久战”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速胜论”和“亡国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是自己这条航船驶的更远,这个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永久的和平”一样,虽然这是一个很难得过程,发挥自己的有点,脚踏实地,不仅要看到眼前利益,更要将眼光放长远,审时度势,不再舆论的压力下低头,就一定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好文章,既奉为经典,就一定有他无穷的魅力,需要精读、反复读,才能逐渐更加深刻的了解这篇文章,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篇三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绝不能抵抗”的命令下,中国东北军撤至山海关以南,致使日本关东军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占领了整个东三省。1935年6月,日军开始向我华北地区步步进逼。

然而,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国民党内却出现了一种“亡国论”论调,声称“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全面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派又提出“再战必亡”,称“我们的所谓抗战,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牺牲完了,抵抗之目的也就达到了”。

而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则是“速胜论”者,并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国际援助上,幻想通过英美等国的外援迅速打败日本。淞沪会战中他们说:“只要再打三个月,国际形势一定起变化。”台儿庄大捷,取得歼敌2000余人的辉煌胜利,国人为之欢欣鼓舞。但一些人被胜利冲昏头脑,忘乎所以的认为“徐州会战就是中日两军的‘准决战’,是敌人的最后挣扎”,似乎抗战胜利已指日可待。而当徐州失陷、京沪相继失陷,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英美等国却迟迟不援助时,他们又滑向投降派,重弹起了亡国论调。

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形式下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毛泽东指出: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紧接着毛泽东分析道:“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
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
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为使问题更充分的阐释,毛泽东更是具体的逐一分析速胜论和亡国论的不可靠性:

1.亡国论

中国本身、日本内部、国际环境都和过去不相同。日本比过去更强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位依然未变,力量依然颇弱,这一点是严重的情形。日本暂时还能控制其国内的人民,也还能利用国际间的矛盾作为其侵华的工具,这些都是事实。然而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一点现在还不是事实,但是将来必然要成为事实的。这一点,亡国论者就抛弃不顾了。中国呢?不但现在已有新的人、新的政党、新的军队和新的抗日政策,和十余年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都必然会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屡次遭受挫折,使中国不能积蓄更大的力量用于今日的抗日战争,这是非常可痛惜的历史的教训,从今以后,再也不要自己摧残任何的革命力量了。然而就在既存的基础上,加上广大的努力,必能逐渐前进,加强抗战的力量。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这种努力的总方向。国际援助一方面,眼前虽然还看不见大量的和直接的,但是国际局面根本已和过去两样,大量和直接的援助正在酝酿中。中国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在今天,虽然存在着许多困难条件,规定了抗日战争是艰难的战争,例如敌人之强,我们之弱,敌人的困难还刚在开始,我们的进步还很不够,如此等等,然而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只须加上主观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而争取胜利。这些有利条件,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可和今天比拟,这就是抗日战争必不会和历史上的解放运动同归失败的理由。

2.速胜论

速胜论者是不对的。他们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
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
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总之,他们没有勇气承认敌强我弱这件事实。他们常常抹杀这一点,因此抹杀了真理的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长处之有限性,因而抹杀了真理的又一方面。由此犯出或大或小的错误来,这里也是主观性和片面性作怪。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去,一定碰壁。因为估计不符合真相,行动就无法达到目的;
勉强行去,败军亡国,结果和失败主义者没有两样。所以也是要不得的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
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读了这本著作,我被毛泽东深远的战略才能合理性的分析能力所折服,深感中国抗战胜利的得之不易。论持久战的光辉思想将由我们后人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伟人的光芒永不熄灭。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篇四

《羊皮卷》读书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07计算机2班黄国峰0723110121(9号)

你读过《羊皮卷》吗?假如没有的话,就赶快去读吧!这是一本不朽佳作,曾让数以万计的人从默默无闻甚至堕落的境地走进了健康、快乐、幸福、成功的殿堂。它是一本由十多本励志书籍合成的丛书,它明示了希望、财富、幸福的真正内涵,以及对它们的追求的法则。它使人理解这个无奈但又充满奇迹和色彩的世界,充满自信的找到一条实现自己理想的路。

我读完《羊皮卷》之后有太多的话想说。我想强调它是多么的有用、多么的令人称赞不已。然而,我最想跟你分享的是,我学到了什么。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感情与理智的关系。他说:“人是一种感性动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受理智的控制,而受潜意识的控制,心理学家研究出这样一个结果,任的感情与理智相比是24:1,而人的感情是由潜意识决定的,所以如果你不控制潜意识,在潜意识的花园里种下你想要收获的果实的种子,那么它就会一片荒芜或杂草丛生,受诱惑的你让感情戏弄自己的理智,悲剧就发生了,而你为什么不通过潜意识反过来戏弄一下它呢。这里有个例子可以说明潜意识的存在,当你刚刚开始学开车的时候,是靠思维来指挥手怎样操控的,这时你的潜意识还不能接受你的行为,你的思维要不断地对你的手脚下命令。而当你对开车已经熟练了,潜意识就会代替思维来操控,这时你就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面包了。而当事情不按照常规进行时,如前面突然出现一个人,这时潜意识立即求救于思维,思维就马上代替潜意识来开始处理突发情况,这时又够你乱的了。”高中以前,思想简单,没见识过很多事物,一心只读“圣贤书”。一个目标,紧紧抓住,誓不罢休,所以往往得偿所愿。而到了大学,年龄大了,见识多了,思想也复杂了,做事往往随心所欲,情感决定一切,到头来,一无所成、虚度时日。我认识到这个错误,人不应该东飘西荡,随波逐流,要有追求、有目标。

人生最重要的是事业和家庭,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美满是每个人的希望,也是我们的目标。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计划。《羊皮卷》里说道:“第一步确定自己的目标;
第二步制定一个详细的可行的计划;
第三步严格按这个计划实行,这几乎可以让你如愿以偿。”但如果成功就那么简单,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呢,通过对《羊皮卷》的理解,我找出了以下原因:没有制定计划;
怕失败,没有行动;
不能忍受枯燥无味,受不住诱惑,半路放弃;
计划本身有问题,没有根据实际制定了不可能实现的计划;
不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跌倒了就不起来了。我们得承认,目标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没能实现目标也无须闷闷不乐。一件事情的结局无非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完成预期目标,要么未完成预期目标。但是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却可以有不同的方案,甚至彼此间会千差万别到截然相反。然而无论最后是那个结果,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们只要体会到和认识到很多东西,并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领悟到很多经验,对我们而言这就足够了,我们就该知足了。记得曾经有一句名言说的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实质上所谓的莫问收获,并不是不希望收获,而是让我们充分相信耕耘,把收获的希望放在耕耘上,最终就能得到或大或小的成果。

成功之路就在于这个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而实践却是走在成功之路的脚步。《羊皮卷》中的“羊皮卷的实践”就非常强调了这点。

“羊皮卷的实践”的开篇章有这么一句话“买这本书,根本就是浪费金钱。”——“除非你愿意接受并尝试书中的计划,这项计划在许多人身上试验过,非常有效”;
“除非你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坚持到底,按本书的计划实行,否则你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

和金钱就都白费了”;
“除非你愿意每天花上十分钟的时间,并且一直这样坚持45个星期,否则钱白花了”。这世上有太多的空想家,他们不断嚷出“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将做什么”,可是事到如今却还只是在说。懒惰是人的天性,就像物理中的惯性,难以克服却无处不在、作用无穷。懒惰让人欠缺实践,让本应成功的人与之失之交臂。读完《羊皮卷》后,我又明白了一件事:实践之前没有准备,因为准备也是实践。什么“明天再说,今天还没准备好”的废话根本掩饰不了人的胆小、懒惰。实干家往往受人尊敬,因为他们树立目标并不断付出行动,最终得偿所愿。英国的经验主义为他们民族带来的巨大好处、长足进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因为这是他们不断实践的成果,是经过实践检验而证明的好的方法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掌握成功的规律,唯有更多的实践!同时,有了足够的实践,还要有意识的总结。《羊皮卷》告诉我,如果没有及时总结经验,实践也只是无聊的重复,没有创新、没有大的进步。埋头苦干是必须,但却不是绊脚石,“常抬头”是非常必要的,就像踢足球,带球要常抬头寻找时机或传球、或过人,这样才能主动出击,赢得胜利!

《羊皮卷》通俗易懂而又作用巨大。假如你能正确使用里面的内容,你的人生必然受益无穷。当然,我从它学到的不止这些,可是我最有感触的就是这些了,所以我想说说。

最后,我想提提,“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要么被挖掘,要么被埋葬”。想要真正成功地将这座近在咫尺的真实的宝藏挖掘出来,我们需要一个教练,好来指引和引导我们行进,好让我们少走弯路直达成功!其实世上本没有捷径,所谓捷径就是少走弯路。《羊皮卷》,去读一读吧!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篇五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

09美1罗马 0921010029

现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主席的经典论断!也就是《论持久战》的结论:“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只是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在战争的过程中„„使中国军队的装备逐渐加强起来。因此,中国能够在战争的后期从事阵地战,对于日本的占领地进行阵地的攻击。这样,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
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伏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战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一九三六年七月与斯诺谈话)“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这些就是结论。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6.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发表的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败退以及大片国土的沦丧,也使得一部分群众对抗战产生了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希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

1.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的加速消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2.“亡国论” 和“速胜论”都是没有根据的。亡国论者夸大了敌强我弱的矛盾,并把它当作考察中日战争的惟一根据;
速胜论者则夸大了其他矛盾,而忽视了敌强我弱的矛盾。他们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

3.(4.)毛泽东科学地预言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在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画的这个战争过程的轮廓是对于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

5.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在内的整个抗日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是在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需要实行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壮大,由劣势到优势,由弱方到强方,直至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现在国家在统一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而其中之一便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和阻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重读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我想起码我们应该有毛主席等革命家的那种高远的眼光,认真分析实际的情况。比较狠衡量今日中日的国情和一些情况,及时做好各项的准备。到底怎样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以什么方式解决。在这些问题上,我想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都给与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模式。毛泽东主席的这篇著名论断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巨大的学习意义。毛泽东在写《论持久战》时,是在抗战初期,那个全中国人都最痛苦的阶段,毛泽东在思想上 点燃了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最后击败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是备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将其视为克敌制胜之法宝,组织军事专家深入学习。自己也更是认真研读,又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说《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并不夸张!

政治家和统帅应该作出的最重大的和最有意义的判断,是根据这种观点正确地认识他所从事的战争,他不应该把那种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战争看作是他应该从事的战争,也不应该想使他所从事的战争成为那样的战争。这是所有战略问题中首要的,也是涉及面最广最基础的问题。这种军事家已经不单是一个军事家而已,他从全局从全民族来考虑这场战争,来看下 《论持久战》的前一段语句: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

我们伴随着祖国的迅速成长而成长。感受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们伟大民族,决不屈服于任何世界其他民族的那份壮志雄心!所以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不亚于我们以前的任何一代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我们来完成!

21世纪的我们,更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用信心百倍、百折不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投入到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好主席当年的那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想应该是比单纯的学习那段历史抑或那段文字,对于我们来说更有价值!

推荐访问:论持久战 读书笔记 报告 《论持久战》读书报告800字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五篇) 《论持久战》的读书报告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